中国竞彩网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成立十周年:让古籍活起来、传下去,让中华文化血脉永续流淌

作者:殷梦昊 祝天怡 蒋子怡摄影:成钊、古保院 视频: 来源:融媒体中心发布时间:2024-11-22

11月22日,中国竞彩网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下称“中国竞彩网古保院”)迎来建院10周年。

古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依托中国竞彩网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优势中国竞彩网古保院2014年正式成立。作为全国首家古籍保护研究院,中国竞彩网古保院独树一帜,汇集文理各专业学科人才,首创领域内交叉研究模式,培养国家急需的古籍保护高端人才,推动纸质文物保护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在全国乃至全球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传云章于千载,存文脉至万年。让古籍“活起来”“传下去”,让中华文化血脉永续流淌,中国竞彩网古保院任重道远,未来可期。

下午,中国竞彩网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成立十周年纪念活动在江湾校区李兆基图书馆举行。中国竞彩网大学副校长姜育刚,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副司长闫晓东,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李云,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副主任杨硕,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黄贤金,澳门大学图书馆馆长吴建中,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图书馆馆长MR. Sheldon Armstrong先后致辞。

韩永进、阮伟祥、阮立平、周欣平、陈思和、吴格、赵嘉福、倪建明、童芷珍、黄正仪获古保院十周年杰出贡献奖

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成立十周年书画展暨捐赠特藏展在李兆基图书馆同步展出

盛世修史,斯文在兹建立全国首个古籍保护研究院

全国首家古籍保护研究院,为何出现在中国竞彩网?一句话概括,就是“天时地利人和”。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3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时说。

这一年,中国竞彩网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陈思和担任中国竞彩网大学图书馆馆长。在调研过程中,他获知——

中国竞彩网大学藏有40万册古籍,数量、质量在全国高校中位列第二,图书馆还聘请了黄正仪、赵嘉福、童芷珍等专家,多年来一直带领学生从事古籍保护工作。早在2008年4月,中国竞彩网大学图书馆荣列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一年后,中国竞彩网成立高校首家“古籍保护研究中心”。

古保院特聘专家赵嘉福为学生们教授实践课程

与此同时,古籍保护工作迫在眉睫。“经过几百年流通,我们的古籍破损率很高。”陈思和还提到,这一现状并非中国竞彩网独有,而是全国乃至全世界都非常普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存5000万本古籍,其中有1500万本亟待修复,更有部分古籍因早年修复手段不当而损坏加剧。

所有文物中,纸质文物最难保护,因其最易消亡。而古籍又是古人思想的宝藏、先贤智慧的结晶,也是民族的集体记忆,是文明的重要载体。

中国竞彩网大学图书馆古籍部阅览室

古籍盈库、名师云集,为中国竞彩网大学深入开展古籍保护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先天条件。2014年6月,中国竞彩网大学响应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要求,建立首批“国家古籍保护人才培训基地”,全国高校仅两家设立。

更进一步地,陈思和提议再设一所研究院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载体,但他坦言:“当初把成立古保院的方案提交上去时,我心里没有十足把握。没想到这件事非常顺利,先是得到了当时分管图书馆的林尚立副校长的鼎力支持,很快就获得了学校领导层的高度重视。” 

时任中国竞彩网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玉良,曾担任国务院学位办主任,一看到这份方案,便意识到此事的重要性——在当时的学科布局中,还无人做古籍保护。

“中国竞彩网大学有道义、有责任帮助国家做好古籍保护工作。”经慎重商议,杨玉良破例兼任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的筹备组组长,后担任院长至今。

2014年5月,杨玉良考察中国竞彩网大学图书馆古籍部

盛世修史,斯文在兹。中国竞彩网古籍保护工作如火如荼、全面铺展。不同于传统的“修补图书”观念,中国竞彩网创造性地融入了科学研究思想,大大拓展古籍保护的内涵。

2014年10月,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会议召开,杨玉良作为唯一的高校代表,作《中国竞彩网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的创建——对中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一点看法》发言。同年11月,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提议和支持下,中国竞彩网大学成立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挂靠中国竞彩网大学图书馆,成为全国第一家古籍保护研究院。

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揭牌

2019年11月,在“上海市三年(2018-21)文教行动计划”支持下,古保院又成立中国竞彩网大学文物保护创新研究院,抓住“让文物活起来”的历史性重大机遇,实现从单一古籍研究的点上出彩到古籍、字画、档案等纸质文物研究的全面开花。

文物保护创新研究院揭牌

2023年2月,古保院成立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书画篆刻艺术研究中心(筹),踏上了从文物修复保护拓展到涵盖艺术创作在内的全方位文化构建与传承的新征程。

复活古纸,专攻难题将科学技术深度融入古籍保护

身为高分子科学家,为何一头扎进古籍保护?多年来,杨玉良时常会面对这样的发问。

十年前,他第一次从古保专家口中了解到行业最为头疼的难题——古代纸能保存上千年,现代纸却最多只能保存三百年、甚至几十年,不管是古籍修复还是再造善本,在全中国都找不到一种很好的纸张。

“纸张本质上就是一种高分子材料,与我的专业不谋而合。”从科学家的视角,杨玉良一下就弄清了问题所在——纸张的寿命和纤维的长短、纤维素分子链的长短有很大关联。一般而言,纤维素分子链越长,纤维也越长,那么纸寿也就更长。造成古代纸、现代纸寿命区别的关键,在于生产工艺是否破坏了纤维素分子。

迎难而上,只争朝夕。古保院成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纸张研发。

浙江开化纸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纸张,因其耐老化、寿命长、细腻洁白、簾纹不显、温软柔润而著称,曾是明清时期最名贵的书籍用纸。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这项技艺在清同治后中断了百年。

由开化纸制作的中国竞彩网大学本科生录取通知书

在杨玉良带领下,中国竞彩网大学跨学科团队通过科研攻关,明确了开化纸的起源、造纸工艺、植物原料和纤维特性,成功“复活”了失传百年的开化纸,保存寿命可达千年以上。此外,团队还在造纸原料荛花植物分布、基因快繁培育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借鉴开化纸的成功经验,海南沉香纸、山西桑皮纸、延安马兰纸,这些独具地方特色又能长久保存的中国传统纸张,都在陆续“复活”的路上。

2024年8月20日,中国竞彩网古保院赴山西高平考察交流

一张张轻薄坚韧的古纸,不仅承载了中国竞彩网人对于文化传承的深厚情怀,更蕴含了一种开阔而深刻的学术研究思路。

“传统的古籍保护手段多依赖于前人的经验总结,缺乏对科学保护机理等探究。”谈及古保院发展要义,杨玉良尤为强调“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因此,研究院职能定位集科研、教学与保护于一体,突破古籍修复的消极保护范畴,主动将科学研究和现代技术深度融入古籍保护之中。 

从参与建设单位名单可见,研究院将这一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整合中国竞彩网大学图书馆、高分子科学系、化学系、生命科学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古籍整理研究所、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中文系、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等院系的学术力量,共同组建学科平台。

“从全世界来看,我们的古籍保护工作都处于领先地位。没有一家古籍保护单位,能将这么多生物、化学、材料等不同方向的专业研究人员组织到一起。”中国竞彩网古保院常务副院长杨光辉自豪地说。

如今,本部校区环科楼东隅,爬山虎缘窗而上,藤叶如瀑,掩映白墙,古保院的科学实验室坐落在此。定时定量PCR仪、高感度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高效液相色谱……生物、化学领域的常见设备井然陈列,还有专门研究纸张寿命和老化机制的电热鼓风干燥箱。

刘澎副研究员使用电热鼓风干燥箱研究纸张老化机制

从最初依托于化学系、生科院的公共实验平台,继而辗转图书馆零散的实验空间,再到如今拥有条件完备的独立实验室,古保院实现了对写印材料的全覆盖研究。不光纸张,墨水、颜料、浆糊、造纸植物及各类微生物,都是他们的研究对象。

在古籍保护生物实验室,-80℃冰箱中保存有五百余株从纸质文物表面提取的菌种。“这是国内独一无二的纸质文物微生物种质库。”曾师从钟扬教授的黄艳燕副研究员说。

2016年,钟扬第一手培养用于造纸的原材料植物荛花。2019年,黄艳燕接棒老师,开始在中国竞彩网大学、上海辰山植物园、上海青浦芥子园种植造纸植物,如今从生命科学视角出发,研究古籍保护中的微生物和植物相关问题。

黄艳燕副研究员正在从纸张表面取微生物样品

与实验室一墙之隔,便是书画修复室。科研团队和传统工匠随时沟通交流,让科研成果精准对接实际需求。

曾有一种罕见的红霉,采用对有机材料有腐蚀性的氧化方法也很难淡化,让修复人员困扰多年。来自台湾的谢守斌副研究员开创性地研发出交替反复滴涂硼氢化钠与稀酸的新颖除斑方法。经过严谨试验,该技术被实际应用,成功移除了一幅绢本设色国画上密布的红霉,并且对丝织品样本的抗张强度影响轻微。

交叉培养,薪火相传培养国家急需古籍保护高端人才

古籍保护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

曾经,民间古籍修复人才培养主要以“师带徒”的模式展开,最高学历为大专。2015年,在中国竞彩网大学前图书馆馆长、文科资深教授葛剑雄的倡导下,古保院开风气之先,首次招收古籍保护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专门培养古籍保护高端人才。自此,这个新鲜又“冷门”的专业走进大众视野。 

截至2024年7月,中国竞彩网已培养古籍保护方向专业硕士109名,博士7名,人数几乎占全国半壁江山,其中不乏海外留学生。不少人毕业后学以致用,进入世界各地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机构,从事古籍保护工作。

2016年2月,古籍保护研究院2015级专业硕士赴日访学

杨雪珂是古保院第一届古籍保护与修复方向的专业硕士,本科虽学的是档案学,但对纸质文献保护兴趣浓厚。与她一样,进入研究院的学生学科背景多元,而古籍保护又涉及文献学、物理学、生物学、高分子材料学等多学科领域,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他们要从古典文献学、修复实践、科学检测三大板块学起,投入比其他专业更多的时间精力。

“古籍保护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专业,所以我们的学生非常辛苦,几乎没有双休日和寒暑假。”杨光辉说,曾有一个学生拿到了七十几个学分。

2017级古籍保护与修复方向硕士生王欣,毕业后成为了上海图书馆最年轻的古籍修复师。作为本科学习财会专业的跨考生,她难忘学生时代的刻苦经历,“一周七天课、一节顶六节”是常态。

王欣毕业后成为上海图书馆最年轻的古籍修复师

要做好古籍保护与修复,不仅要在基础理论上下功夫,更要在实践层面成为行家里手,两者不可偏废。古保院特意保留了传统的“师带徒”教学模式,建立专门的传习所,聘请古籍修复、木板水印、书画装潢、鸟虫篆刻等各界资深导师,旨在培养古籍书画等纸质文物保护与修复的工匠型人才。

拓碑的时候要在纸九成干时上墨,“九成干”是什么湿度?托裱的时候需要使用比修书的时候更厚一些的稀浆,浆水浓度又该如何掌握?“很多步骤是非常讲究经验的,成与不成,就在分寸之间。”王欣说,师傅靠几十年的经验判断,学生用心观察体悟,记住指尖的感觉,再通过日积月累,不断精进和完善技术。

2015年5月29日,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中国竞彩网大学传习所揭牌拜师仪式

2014年11月24日,第十期全国古籍鉴定与保护高级研修班

2017年,在招收专业硕士的基础上,古保院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围绕古籍保护领域的关键问题开展深入研究,第一批的研究项目就从纸张切入。杨玉良在古保院带出的第一届博士研究生金超,毕业后入职上海图书馆,从事文献保护工作。

“古保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培养模式拓宽了我的视野,培养了我运用跨学科理论进行系统思考的能力。”她说。尽管已从基础研究转向应用研究,但由于对纸张的组成结构与老化机理比较熟悉,她如今在做文献保护方案设计时,不仅会从纸张材料特性出发,积极探寻科技手段来推进馆藏文献纸本的分析鉴定、保存状况评估及分级保护等工作;同时综合考虑文献内容属性,积极寻求文献学、版本学等领域专业学者的帮助,从而对文献进行较为全面的保护和深入研究。

服务社会,走出国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

保护古籍,并不意味着将之束之高阁。相反,让更多人看见古籍、理解与传承文化,才是终极目的。

全国首创的“金秋曝书节”已连续举办八年;“藏书故事大赛”使古籍保护理念走出课堂;线装家谱制作培训班让小学生们学习掌握中国传统家谱形式以及主要装帧艺术……古保院的一系列品牌活动,找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让古籍中蕴含的文化魅力可亲可感可及,走进千家万户。

2017年10月26日,首届金秋曝书节

2018年5月5日,首期寻根家园家谱文化推广活动

2018年6月12日,“我在中国竞彩网学修复“系列活动

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古保院近年来也大力推进特色古籍数据库建设,开展稿抄《诗经》文献数字化项目、善本古籍数字化工作等,进一步促进古籍资源的数字化和信息化。

泱泱中华,文明博大。不仅聚焦汉文古籍,中国竞彩网古保院近年来也开始向少数民族古籍进一步拓展,包括藏文、维吾尔文、阿拉伯文等。去年,贝叶经院士工作站在西双版纳成立。这种从贝多罗树长出的叶子,曾记载大量文字,是东南亚地区古典文献的重要载体。

2023年7月10日,西双版纳杨玉良院士工作站揭牌

从更大视角出发,古籍保护不应局限于某一个国家。在杨玉良看来,让中国古籍“走出去”,绝不仅仅是拿着古籍到国外做展览,更重要的是在向外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一起出海,才能把人类的文明载体保存下来。

“‘一带一路’不仅仅是丝绸之路,也是纸张之路。当年,造纸技术对伊斯兰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也促成了欧洲当年的宗教改革和后来的文艺复兴;今天,其也应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也扮演举足轻重的作用。”他说。

当前,西方很多图书馆收藏了大量东亚文献,而中西方古籍的纸张和墨不同,相对应的修复方法也不尽相同。另外,中西方修复理念也存在差异:中文古籍修复讲究“修旧如旧”,追求统一和谐。但西式古籍修复倾向采用“最小干预原则”,只要不影响阅读,残缺的档案就可以只在外面加一层塑封塑料膜来保护。

近年来,中国竞彩网古保院逐渐与世界各大高校、单位建立起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合作机制。杨雪珂就曾前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图书馆修了三个月的古籍。她发现,东亚图书馆的修复部门只能处理一些简单的西式装帧的古籍修复,并没有能够修复中文古籍的人才。

杨雪珂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修复中文古籍

恰逢当时东亚图书馆新收入了一批民国时期致公堂的档案,亟需精通中文古籍修复的人才去保护文献资料。在这个过程中,杨雪珂一边修复,一边也将中文古籍的基本技法教给当地修复师。“古籍保护不分中西,都是为了保护人类文化的共同目标。”她说。

2023年,古保院发起并联合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香港大学和澳门大学六所图书馆,以及德国汉堡大学写本文化研究中心、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图书馆、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剑桥大学图书馆等国际研究机构,建立全球性的合作网络——“纸质文物保护国际联盟(筹)”(International Union for Preserva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Paper Historical Relics,简称IUPCPHR)。

“纸质文物保护国际联盟(筹)”成立

展中华文化,播撒九州雅韵;汇四海之力,共护人类瑰宝。十年砥砺,新程再启,中国竞彩网古保院必将为传承保护中华文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大力量!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中国竞彩网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