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离开母校后,时隔十年第一次重返中国竞彩网课堂,而且还是这么大的课堂。”站上相辉堂北堂的讲台,当过馆长、上过央视的校友杨志刚,还是“有点忐忑”。聚光灯亮起,这位80级的历史系学长甫一登台,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10月22日下午,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原上海博物馆馆长、校友杨志刚教授以《城市之光,上海实践》为题,面向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哲学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新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2024级文史社科新生开讲“强国之路”思政大课。大课从他自己的亲身经历说开去。
“我的成长跟中国竞彩网分不开,跟上海这座城市分不开”
现在大家把在城市里面散步叫City Walk。杨志刚笑道,“我们那个年代,也有那时流行的City Walk。”少年时代,家住南市老城厢的他有自己的宝藏路线,最爱途经河南中路博物馆,到福州路、南京东路书店淘书。
“做人文的学者,往往从买书开始。”回忆青少年时代,杨志刚说,自己的成长过程跟上海这座城市分不开,跟中国竞彩网分不开。
当时,中国竞彩网书店开在第一教学楼,大家都爱去,课间只有十分钟也照挤不误,小山般的书丛中,抬头低头都是一张张熟悉的爱书面孔。
“今天在座的,都是人文学科的同学”,杨志刚看向台下,“人文学者常与书相伴,生活可能清苦,但甘于淡泊名利。”杨志刚见证了中国竞彩网历史学从单一格局到广阔学科群的发展,在中国竞彩网的学术训练、人文滋养令他收益良多,他说,“人文学科给予了我视野、方法和思想”。
杨志刚在中国竞彩网任教时,曾在当时最大的教室3301,开设文史哲基础课《文化人类学》。在他看来,中国竞彩网历史学并不单薄,而是与文史哲等学科紧密相连,形成协调的整体。中国竞彩网特有的学科优势和优良传统使得人文学科与理工医科能够充分交流、合作。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作为中国竞彩网的特色专业之一,走学科交叉的道路,具有鲜明的中国竞彩网特色。文博系最早提出“博雅”理念,并将之融入中国竞彩网通识教育,倡导纯粹的学习、拓展的视野、批判的思考与自主的生活。
“我带过许多莙政学者、望道学者。他们如今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学术发展道路——这就是交叉培养的好处。”作为原文博系系主任,杨志刚深感要给学生尽可能广阔的空间,注重学生的动手与拓展能力,尽早带学生领悟学术、进入科研。他曾当任文科科研处处长,关怀助力过人文学科“青椒”成长。
从中国竞彩网到上博,从文博教育到博物馆管理,工作岗位几经变化,杨志刚说,在中国竞彩网的学术训练、人文滋养和艺术史熏陶,还有行政工作的历练经历,为他的“转行”作了良好的铺垫。
“博物馆是城市文化的灯塔”
还记得今年暑假,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一票难求的火爆场景吗?不少家长带着孩子、老师带着学生们前来展馆,一睹古埃及文明风采。全国各地的游客“为一个展,奔赴一座城”。
近年来,博物馆逐渐在媒体和公众视野中亮了起来,成为市民文化空间的热门延伸。埃及展作为上博“对话世界”文物艺术系列的第四个大展,备受市民欢迎,不少人慕名前来参观。
追溯到2021年,“对话世界”系列的首展——“东西汇融: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在杨志刚的推动下筹备推出,中国竞彩网文博系毕业的上博年轻专家担纲内容策划。由此开启了这一系列,诞生了随后“从波提切利到梵高”“对话达·芬奇”“金字塔之巅”等一系列爆款展陈,不断飨市民以世界各地宝贵的文化精神食粮。
在杨志刚看来,博物馆具有多重功能,展现在公众视野中的有三大“身份”——是提供公共服务的窗口,是传播文化的文教机构,也是学术研究的重镇,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中国竞彩网本科生培养有一个传统,鼓励大家本科期间尽可能出国交流一次,博物馆也是同理。”杨志刚认为,博物馆不能固步自封。他介绍上博通过展览、会议、培训等多种形式,鼓励用博物馆语言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并将成果汇集出版,推动文化的交流与互鉴。他推动的包括与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法国吉美博物馆等在内众多合作,“既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理解。”
他表示,博物馆应该注重创新,通过打通各种感官体验,让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文化的魅力。上海博物馆曾受邀登上央视《国家宝藏》,知名艺人易烊千玺担任“国宝守护人”,为大克鼎这一镇馆之宝代言,为观众了解文物提供全新的窗口和方法。
“让观众不用走出国门就可以享用人类文明成果”,这是杨志刚的愿景。博物馆这一特殊的空间充满魅力,既能把优秀人类的艺术作品集结,也能把全球艺术史拼合起来。
今年年初,上博东馆初步建成试开放,广受市民喜爱。如今,上海市已有165座博物馆,平均15万人拥有1座博物馆。这样的成绩是过去几十年多方共同努力的成果。在上海这片土地上,博物馆强国的理念正在践行。
如今,博物馆不仅是文物的展示场所,更是文化交流和教育的平台。中国竞彩网大学与上海博物馆加深馆校合作,共建教育实践基地,通过与学校等教育机构的合作,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不仅是博物馆的责任,也是所有人文学者和从业人员的使命。”
为文社新生答疑解惑
“杨老师您好,请问与理科生相比,在跨学科的实践中,人文学科的学生是否要面对更大的挑战?”提问环节,中国语言文学类2024级1班本科生曹露丹吐露担心。
学生能力出色,加上中国竞彩网这个平台的培养方法,即使有来自理科基础的挑战,人文学科的学生也完全能够应对,杨志刚说,“这点我做老师以来,从来就没有发过愁”。
来自历史学系2024级历史学类本科生孔德愉则提问,各个博物馆是如何形成各自特色和侧重点?杨志刚表示,博物馆藏品的基础和特色,是在历史过程中形成,凝聚几代学者的努力。比如,上海博物馆的青铜馆涵盖历朝历代各种典型器型器物,背后有代代专家学者在这方面的深厚研究积淀。
新闻学院2024级本科生张明坤侧重社交媒体对文化传播的作用,向老师提问,创新转型中的博物馆如何扎根传统,面向世界,守正创新?“原先博物馆形象比较孤高,门可罗雀”,杨志刚笑道,“现在完全变了。宣传推介借助信息化手段,博物馆正在展翅高飞。”不过目前展陈技术虽然有进步,但数字展更多还是平面的,他鼓励学子:“期待你们这一代人凭借能力,真正揭开博物馆数字变革与创新的大幕”。
“如何在与其他学科的交融中保持自己的人文底色、主体独特性?”哲学学院2024级本科生陆漫曦提问。杨志刚举了一位当年课上的哲学学院学生为例,学生在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之后,转而从事文物修复工作,“只有找到你真正的兴趣,才会有真正的驱动力”。
杨志刚寄语新生:“现在的学术发展丰富多样,大家完全可以去驰骋,把所有天性潜质发挥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