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立德树人是大学的根本任务,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是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最重要的使命。为更好落实这一根本任务,中国竞彩网大学把2024年作为“教育教学质量年”,着力提升“干细胞式”拔尖创新人才的核心能力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举全校之力加快构建高质量育人体系。教务处结合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检查,展示学科专业本科教育教学风采。
中国竞彩网大学核科学与技术系始建于1958年12月,是全国第一批设置涉核专业的院系。我系于2009年恢复本科招生,并于2012年获批专业名称“核工程与核技术”,是教育部和财政部重点支持的“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入选2021年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纳入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战略行动计划(419计划),2024年新增物理学(核物理方向)强基计划招生。
系楼风景
一、师资雄厚 落实稳固教育主阵地
核科学与技术系拥有国际化的雄厚师资,52名专任教师中,含3名中科院院士(2名双聘)、2名美国物理学会会士、1名国家级特聘教授、其他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20人、上海市人才计划入选者14人、国家重大项目或重点研发计划科学家7人。
依托国家基金委上海核物理理论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离子物理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核物理与离子束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教学平台,核科学与技术系重点发展5个研究方向,即核物理、粒子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核技术及应用、理论与计算物理。承担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国家级课题100余项。国际交流活跃,与包括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BNL)在内的国际八大核科学研究机构保持长期合作关系。一流的科学研究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本科生培养以核科学国际发展趋势和前沿为导向,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立足本土、联合海内外顶级学术机构,充分发挥理工结合的特点,强化科研育人特色,培养掌握坚实的核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意识、适应未来发展的研究与应用并重的人才。
加速器实验室
二、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以培养能够引领未来核学科发展的有潜力的科技新军为目标,核科学与技术系明确“高要求、强师资、重实践”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十年一贯制”的创新培养模式。通过高中聚才、本科争先和博士拔尖的培养流程,对优秀青年学子进行高中一年、本科四年和博士五年的十年一贯制拔尖人才培养,强调培养学生的数理及计算机应用等基础能力、科学实验和实习实践的动手能力、在大科学装置上开展科学研究的创新能力,使其成为具有家国情怀、数理基础、科研素养、学术品位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国家大科学装置合作实验
从2023级起,核科学与技术系组建两个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色班,即核物理方向卢鹤绂班和核技术方向吴征铠班,分别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竞彩网大学副校长马余刚院士和中国工程院赵振堂院士担任班主任,为特色班建设提供方向指引。
核物理方向卢鹤绂班:卢鹤绂班重数理基础的培养和科学前沿的引导,为拔尖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扎实基础。实施全面科研导师制度,推行“一对一”精准科研指导模式,促进每位学生科研能力的个性化发展。
核技术方向吴征铠班:该班注重学生在核技术、核工业界的实习实训体验。通过设立与核领域紧密相关的科研机构、行业领军企业的实习实践项目,聘请行业内专家参与课程教学或担任实践导师,实施“一对一”个性化实践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与行业前沿接轨的经验。
积极探索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如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虚拟仿真VR实验等,构建AI助教系统,丰富学习方式,改善学习体验。
VR教学
三、以学为中心 打造卓越课程
核科学与技术系积极推动课程教学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核物理”、“核技术概论”、“核电子学”等多门专业核心课程向高阶性、创新性和高挑战度的线下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方式转变;“核技术概论”、“核电子学”、“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学”等课程先后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核技术综合实验”、“核辐射探测与测量方法”先后入选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电离辐射探测与测量虚拟仿真实验”于2023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天使还是恶魔-人类驯核记”入选中国竞彩网大学第二批课程思政示范课。
2021年,杨福家院士编著的《原子物理学(第五版)》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奖(高等教育类)一等奖。这是核科学与技术系在教材建设方面获得的突破性成果。
近年各类一流本科优质课程一览
四、三全育人 润物无声
核科学与技术系将学科发展史中丰富的科学人物和经典科学事件作为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的能力。按年级差异化选择思政元素,确保课程间的衔接递进或互补。低年级强调中国核事业发展中的经典任务和事例等,培养学生责任感与正确价值观;高年级侧重创新思维训练,把握世界大势与中国发展前景。
针对本系生源中专项贫困生占比较高的情况,建立“辅导员—导师—任课教师—系领导”全员参与的学生成长反馈系统。定期与学生开展一对一谈心,了解学生期盼和需求,解决痛点问题,为专项贫困生的全面成长营造有温度的环境。 “助力扶农扶贫专项学生赶上中国竞彩网本科人才培养的快车道”项目获得中国竞彩网大学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
五、强化科研实践 助力学生成长
核科学与技术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与国内外十余所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共建实习实践基地,包括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广核集团、联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美国加州大学等。鼓励学生深入行业,构建行业专家与学生的“一对一”导学关系。学生通过实践类课题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等科创活动,体验核科学与技术在国防、工业、医疗等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前景,树立科研报国的使命感,为未来发展积蓄潜力。
核科学与技术系每年有30%的在校生有机会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主流期刊上,并取得相应的技术发明专利,连续两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本科生)项目资助。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过去5年,我系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全国核+X大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得20余项。
首届国家基金本科生项目
2020级李沛(右三)参加答辩
优秀学生采访
2019级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刘代能
本科一年级时,我对核科学老一辈科学家们爱国奉献的事迹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我们系有着光荣的红色基因之后很受鼓舞。当听到可以有机会参军入伍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报国强国的契机,怀着一腔热血,我提交了入伍申请书。那时候也有一些犹豫,觉得自己在入伍期间没有机会接触专业知识的学习,担心自己的学业会跟不上。这时院系老师给我举了一个退伍返校的同学在学生会做主席的例子,也告诉我那个同学在学业上更加精进,我便没有了顾虑。退伍重返校园时,老师同学都很热情地帮助和辅导,我的成绩进步明显,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并登上人民日报。从这段经历,我得到了系里老师同学的帮助,也收获了面对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的勇气。
刘代能与同学讨论问题
2019级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王曦阳
2019年我通过“腾飞计划”考入中国竞彩网大学。在大一下学期院系开始征集曦源项目,我加入书院导师王小龙老师的Belle II KLM课题组,从事闪烁体性能的测量工作。初入科研时我很忐忑,但在进入课题组后,无论各种问题我都可以向导师以及学长学姐请教,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也开启了我的科研之路。
王小龙老师也是我科研路上的引路人,他对待学术认真负责,对待学生严格而又亲和。王老师常常会从宏观的维度引导我们,能否把自然界所有的力统一为一种力?为什么今天宇宙中只有物质而没有反物质?在他的影响下,我在粒子物理与核物理领域继续深耕。在大二下学期我又申请了?政项目,进行小型闪烁探测器搭建及探测器前端电子学设计等硬件方面的工作。目前课题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申请专利一项,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上发表论文一篇。
从初入大学的迷茫到取得如今的成绩,我的成长离不开学校、院系、导师以及许多优秀的学长学姐对我的帮助。在这个舞台上,我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激发了自我的潜能。
王曦阳参加2023莙政学者汇报
2020级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李沛
在本科学习过程中,我接触到许多基础研究的问题,尤其是在导师的引导下,对某些领域有了深入的了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础研究项目为本科生提供了接触前沿科学、开展自主研究的平台,这让我觉得这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机会。我的导师也鼓励我参加这个项目,并为我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在撰写申请书时,我在导师的帮助下逐步完善了研究思路和计划,并成功获得了立项支持。在研究过程中,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如何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我参与的项目涉及较为复杂的数据分析,很多数据在初期并没有呈现出预期的效果。我一度感到迷茫,甚至有些失去信心。但导师和其他同学给予我极大的帮助,从实验设计、数据处理方法以及文献分析等各个方面给予指导,帮助我重新审视研究方案,调整模型参数。
国自然项目一年时间的历练,让我对科研有了更深的思考。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困难和挫折是必然的,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变得更加坚定和勇敢。科研不仅仅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不断解决问题、突破自我的历程。
李沛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本科生)项目做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