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医人上医情】丘明生:援藏存大爱,明我此生情

作者:郝春红摄影: 视频: 来源:中国竞彩网大学图书馆医科馆发布时间:2023-04-03

薪火相传,赓续初心,自1927年创建以来,上医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医学人才,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无论在哪里,在什么岗位,一代代上医校友都始终牢记“为人群服务、为强国奋斗”的上医精神,为母校争光添彩,不辱使命。中国竞彩网上医特推出一批优秀校友故事,希望他们的事迹和精神,能令后来者有所启发和感悟。

今天刊发的是1955届校友丘明生的故事,听他讲述一段不忘初心、服务社会的援藏故事。

丘明生(1932.2.12-2021.4.1),广东梅县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55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1996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创作专业函授毕业。曾任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院长,上海医科大学第三届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中国医药杂志》编委。上海首批赴藏医疗队队员。退休后曾被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聘为教授。出版著作《咽炎与喉炎》、《鼻咽癌防治必读》,散文集《无花果》、《无花果续记》等,参编专业书籍30余部。

上医情缘

丘明生于1952年考取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编入眼耳鼻喉专科重点班学习。当时正逢上海第一医学院根据上级指示试行“专科重点制”改革措施,择优选拔缩短学制三年毕业,毕业后与本科待遇相同。丘明生因此于1955年提前毕业,毕业后任上海第一医学院教学科科员,1960年后在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工作。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副院长等。

2018年11月,已届耄耋之年的丘明生教授与同班同学一行人重返母校,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全新的中国竞彩网大学图书馆医科馆,随后丘明生、曹锦康、张弘等多位老校友捐赠了一批重要史料,其中包括丘明生教授捐赠的援藏期间相关的2本珍贵日记。日记完整地记录了丘教授近两年援藏期间的日常工作、生活和心理活动,也展现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

2018年11月丘明生与上医1955届同班同学在医科馆一楼合影(左起依次为陆庆春、丘明生、张弘、吴敏、陆汝纲、蓝士熊、刘美和、曹锦康)

丘明生教授捐赠的援藏日记

响应号召

成为上海市首批援藏成员

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主席在同他的保健医生谈话时,针对农村医疗卫生的落后面貌,指示卫生部“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为广大农民服务,解决长期以来农村一无医二无药的困境,保证人民群众的健康。因为这一指示是6月26日发出的,因此又被称为“六·二六”指示。该指示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尤其是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1973年为加强西藏自治区卫生事业建设,卫生部即组织上海、江苏、辽宁等八省市医疗队进藏工作,丘明生医生就是上海市首批赴藏医疗队的一员。

1973年上海市首批赴藏医疗队合影(二排右一丘明生,三排左一郑天心)

锤炼自我

勇当援藏医疗队下乡第一人

随着“六·二六”指示精神的深入贯彻落实,丘明生医生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工作半年后,上海援藏医疗队党支部找他谈话,有意选派他参加西藏自治区工作组,组成巡回医疗队,深入农牧区送医送药。丘医生在日记里写道,“下乡是很好的锻炼机会,可以更好地为百万翻身农奴服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因此,我欣然表示同意。”就这样,丘医生跟随工作组来到了西藏与尼泊尔交界的定日边境,分配在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所在的帕卓区,驻扎在该区的扎西岗乡,那里四面环山,天气较冷,七八月也要穿毛裤,盖棉被。丘医生刚到时吃不到米饭,又吃不惯藏区主食糌粑,吃一次拉一次肚子。但他谁也没有说,默默忍耐,心想着一定要和藏区同胞打成一片,最后肠胃终于慢慢适应。

丘明生医生援藏日记摘录1974.3.1

丘明生医生援藏日记摘录1974.7.14

当地海拔4300米,气压低,由于没带高压锅,米饭不是半生熟,就是稀巴烂,当地几乎没有蔬菜和水果。丘医生下乡的前几个月,口角经常糜烂,头发大片大片脱落,体重下降了11斤,心里也产生了一些波动。后来上海市赴藏医疗队党支部和上海第一医学院眼耳鼻喉科医院党总支分别来信肯定了他援藏的优秀表现,并鼓励他沿着毛主席626道路走下去,这使他受到很大鼓舞。他收到信后在日记中表示:组织上的肯定,绝不能让自己飘飘然。只能作为前进的鞭策,努力的方向,应很好地检查自己的缺点、错误和不够之处,找出差距,向医疗队的战友学习,向当地医务人员学习。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任劳任怨,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之后他主动请教当地居民自己挖野菜吃,终于慢慢克服生理困难,全身心投入到医务工作中。

一心为民

将毛主席的深切关怀送到百姓心坎上

帕卓区缺医少药情况十分明显,全区四个乡,只有一个藏族女卫生员。工作组到达的第二天,丘医生就在藏族翻译普布次仁同志的帮助下看病,一天要看100多个病人,虽是耳鼻喉科医师,但当地没有其他医生,也要看内科、外科、皮肤科、妇产科……什么病都得看。妇产科难产是丘医生下乡最怕遇到的出诊,因为这关系到母子生命安全问题。有一次一位即将临产的产妇卓玛的丈夫神色焦虑地急匆匆请他出诊,他心里猜想八成是卓玛难产了。了解后得知,孩子倒是昨日平安生下来,就是胎盘至今还未排下。丘医生知道只能做“人工剥离胎盘”了,可是这手术只在20年前实习妇产科时当过助手,从来没有做过。思想上开始斗争起来,经请示领导还是决定去,因为整个区没有第二个医生,如果要把产妇送到县卫生院,骑马也得2天,根本不可能,也不应该。情况紧急,丘医生抓紧时间翻阅赤脚医生手册,把胎盘剥离手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一一记在心里。结果巧了,在他到之前胎盘自动下来了,这真是太好了。这次经历给丘医生留下深刻印象,也激励着他不断精进医术,成为解决全科问题的“全能大夫”。

丘明生医生骑马出诊

丘明生医生援藏日记摘录1974.7.15

扎西岗乡到处是山,出诊要么骑马,要么步行。丘医生下乡半年出诊112次,其中三分之一是骑马,骑马是下乡的必修课。骑马出诊可减少大量体力消耗,比步行要轻快很多,但步行出诊还是常态。当地居民居住分散,离驻地少则数里,多则一百余里,一般出诊来回走数十里是常事。一开始非常辛苦,路远且不好走,而且空气稀薄,氧气不足,上山爬坡因缺氧而心跳气急乏力,不得不停下休息。每当拖着沉重步伐走在经常有野兔窜过的碎石小路时,丘医生就想这条路是毛主席所指引的医务人员革命化的必由之路,他之所以感到吃力是缺乏锻炼,但这条光辉大道,他一定要坚持走下去,一定要把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温暖和关怀送到贫下中农心坎上。他在日记中经常自省:一个人的想、说、做都应该围绕着为人民服务和准备为人民服务方面。他就是这样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理想,同时也赢得了藏区人民的深情厚谊,他回忆说,“我为藏胞带来了健康,藏胞更给予我无限的关怀、信任与爱。”

丘明生医生援藏日记摘录1974.11.7

丘明生医生援藏日记摘录1974.7.2

“睡地板、吃野菜、走远路、点蜡烛”是丘明生医生下乡日常生活的简要写照,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丘医生还坚持每天学日语,他在日记中写道,“今夜“达娃耶加多”(月亮明亮),我和往常一样坚持在蜡烛光下学日文。总有一天,这第二外国文掌握后,再回想起当年在世界屋脊的晚上自修情景,多有意思啊!”读来令人动容,援藏医生克服世界屋脊严酷的自然环境,倾尽全力地为藏区医疗卫生事业慷慨奉献,值得所有人铭记。他们的感人事迹也激励着当下医务工作者不忘初心、关爱患者、服务社会。

丘明生教授一生坚守着当年的援藏精神,献身耳鼻喉科事业40余载,退休后的他仍心怀炽诚,继续在社区发挥余热,十余年如一日。他运用自己的专业医疗知识,耄耋之年仍积极参与义诊服务,直到因腿伤卧床。2021年4月1日,丘明生教授因病辞世,享年90岁。谨以此文献给可敬可爱的丘明生教授!

制图:实习编辑:严静雯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中国竞彩网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