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一线,服务人群!走近这些天的中国竞彩网大学附属医院的医护们……

作者:赵天润、李沁园摄影: 视频: 来源:党委宣传部、各附属医院、上观新闻、话匣子等发布时间:2022-12-30

近期,随着新冠感染人数不断攀升,医务人员的感染比例也逐渐增多。

在这个特殊时期,即使面临“战斗性减员”的困境、“缺兵少将”的难题,一批又一批“阳康”医务人员奋战在救治一线尽最大可能的救治更多病患。掌声和鼓励声之下,他们最想要只是“患者早日康复,尽快恢复到正常的生活”

这些天,他们是怎么过的?一线的情况又是如何?让我们一起直击中国竞彩网各附属医院救治现场

所有的人和设备都在为打赢这场仗全力以赴

“心内科能够爬起来的53人已经不再发烧,科室所有人员都报名接受医院统一安排!”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竞彩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一早就在医院工作群里说

疫情当下,中国竞彩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发热门诊接诊量已比同期翻了好几倍。扩容区诊位,增派医护力量,配备指脉氧仪等设备,优化诊疗流程,减少病人等候时间,及时识别重症患者。

“不仅是内科系统,康复科、中医科甚至是外科系统,如有需要,我们的医生都能全力以赴,增援接诊。”医务处副处长锁涛说。

随着新冠感染高峰期的来临,重症监护室的人力、床位、设备资源都面临着巨大压力。

取消周末制排班,召回了所有正在轮转的医生,采取阶梯化管理制度,提升床位的利用率,所有的人和设备都在为打赢这场仗全力以赴。

每天就诊量有1800人,救护车单日接诊130多辆,高峰期仅一个班头的救护车就有近50辆,同时抵达7、8辆已是常态。

最多时,有近15辆救护车接二连三地送来病人,确保在第一时间问诊分诊,救治流程衔接通畅,病人及时处置。

“一上岗就滴水不沾,一个班头工作下来‘不吃不喝’。”“除非高烧到站不动,说不出话了以外都在坚持着。”24小时“亮着灯”的急诊室里,分秒必争。

创下了历史新高,呼吸科日门诊量破千,科里五十多名医生陆续倒下,为病人康复争取时间,为同事返岗争取时间。

“大家轻伤不下火线,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返岗率达到了92%。”

感染病科从“小众”变成“特别关注”,退烧后即刻返岗。除了及时收治门诊、病房的患者之外,每日还需及时评估发热门诊患者的病情,并给出处理意见。

药品供应、岗位人员补充成为了药剂科的主要难题,加班进货充分储备重要药品,建立“药库-药房”供应保障机制,每天统计上报紧缺药用量,为用药高峰期的药品供应提供保障。

“我们医生阳了休息在家会觉得很愧疚,看到有那么多病人,就希望快点好起来能回来替同事多分担一点。”

“希望我们的努力能使患者早日康复,尽快恢复到正常的生活,这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我们又将更多的患者平安转到了病房,真好!

这些天中国竞彩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医生护士,收到了很多的慰问和祝福,来自医院、病患、朋友、家人,“辛苦了!”“保重!”“好好吃饭!”

这些天,他们变身“表姐”“表格上的信息在不断更新、减少,意味着我们又将更多的患者平安转到了病房,真好!”

这些天,他们每天在抢救室内外进出上百次,每次一出来都会被等在门外的家属“围追堵截”,“其实特别能理解这份心情,我们一定尽全力!”

这些天,他们的脚步和心情,随着一辆又一辆飞驰而来的120起伏,一边咬牙坚持,一边拼尽全力。

这些天,他们互相都不太认识,但依然配合默契。护室、手术室、各分院区……输液室的护士来自“四面八方”

这些天,他们说:“我们一定要尽全力保护好老年人和脆弱人群。”

这些天,他们的病房说并就并,24小时不到,骨科病房“秒变”肺炎病房,多学科医生到位、护士到位、护工到位、氧气供应到位。

当接完了今天不知第几辆救护车,抬眼就看到了挂在天上的夕阳,温暖、祥和,“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期待着!”

麻醉医生驰援120急救队,打通救援“生命线”

王时来医生在救护车上写病史、填告知单。

“血压、氧饱和度都正常,但心率只有35次/分钟。”在确保肿瘤患者诊疗工作之外,这些天,经过专业培训,来自中国竞彩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麻醉科的5位医生:侯文婷、王时来、丁杰、丁娟、郭晨登上120救护车,展开院前急救,联通起一条又一条救援“生命线”。

中共党员侯文婷是本次医疗队的领队,支援120医疗队两周前,她刚刚“阳康”。上岗第一天,侯文婷便跟上救护车的“生死时速”,90多岁发热的老先生、指脉氧饱和度降到50%,被一口痰堵住导致呼吸困难的阳性患者……一个接一个的急救任务扑面而来,“按下前一个转运任务完成的按钮,新的转运任务就又来了。”侯文婷说,“基本上是‘无缝对接’,大家没有一刻停歇,一直在急救的路上……”

贴着膏药,带着腰托、暖宝宝,吃着止痛片,被孩子称作“敢死队”队员的丁娟,12月26日从早上9点到下午5点多,已经急救跟车十余次。“我们其实每天都带了水杯,但每个人都不敢多喝,因为没有时间上洗手间,要将更多的时间留给急待救援的病人。”

连续奋战十余小时无间隙,丁杰是急救医生,也是担架员。“不少患者住在老公房,没有电梯,我们只能一层一层用担架将他们抬下楼。”

救援抢跑“生死时速”,守护救援“生命线”,郭晨跃说“对这些患者来说最宝贵的就是时间,我们麻醉医生最擅长的就是对气道的评估和处理,通过我们的措施把救护的时间提前,第一时间保证到达医院前,每个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不能让阳性的孕妈妈等”

两天迅速完成门急诊、发热门诊的改建,中国竞彩网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最忙的一天,急诊来了70多个孕妇。

阳性的孕妈妈们不仅有发热、咳嗽等新冠症状,胎动往往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医生既要诊断,又要做好心理安抚“我还阴着,我来!”“我烧退了,我明天可以上夜班!”,人手紧缺,但值班群里总能看见这样的回复。

从周六早晨到周一下午,妇科医生王超近60个小时后才回家,“我还是‘冬阴工’嘛,大家发烧起不来的我可以顶一顶,这很正常的。”

面对小切口的宫外孕,对操作要求更为精细。为了保障患者安全,主刀医生王超“破例”取掉面屏完成了手术。面对发热门诊的排班,很多尚未感染的医生没有怨言,“大家都在克服不同的困难,但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不能让阳性的孕妈妈等,只要来了我们就要看,就要保证她们的安全。”杨浦院区急诊护士长包蓓蕾说。

“全力做好患儿的诊疗,最柔软的群体有我们守护”

一句“班排得要哭了”,是中国竞彩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程晔这几天的常态。

近日来,急诊、发热门诊,迎来单日超1000人的就诊高峰,医护人员也受到感染高峰冲击,人手紧缺。程晔和同事们都“顶”在岗位,守护“最柔软的群体”。

“孩子完全哭不出来。”“孩子肺部炎症,反复高烧。”打印病例、诊察患儿,刚看好一名刚从江苏南通转运入院的小男孩,脱下防护服,程晔马上进行之后的排班“明天有可能来上班吗?”“你现在情况好点了吗?”“今天能来上夜班吗?”晚餐还冷在一旁,电话又响了起来,“外面差不多等两个小时,医生怕待会儿耽误病情。”“那只有我了!”

发热门诊亦是忙不停,孩子起病急发展快,容不得半点放松,前一批“阳康”的护士已经第一时间返岗顶上,“就像在接力与病毒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协调大量普通患儿护理工作之时,发热门诊护士长王佳丽负责抢救室内的护理工作“这里都是病情严重的患儿,你让我不来,我在家也不心定。”

熟练穿起防护服,程晔说,“虽然现在比较辛苦,但我相信应该很快会过去。再怎么艰难,我相信会有办法克服的,毕竟医院要开,急诊一定要开。”

完成全球首例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给药

12月28日,当4岁的萱萱(化名)术后安全返回病房时,代表着全球首例遗传性耳聋患者的基因治疗药物给药手术也顺利完成了。疫情之下,针对疑难杂症的治疗尝试步履不停。

在患儿的给药,受疫情影响一再延期情况下,医院安排了由耳鼻喉科、麻醉科、手术室、护理部等组成的工作小组,在李华伟、舒易来、王武庆三位医生的主刀和合作下,通过局部微创给药成功,顺利完成这一基因治疗临床试验。不仅为耳聋药物治疗开辟了新方向,也将为其他耳聋患者的药物治疗带来希望。

萱萱患有的耳畸蛋白缺陷(OTOF基因突变),是临床上目前没有任何药物能够治疗的遗传性耳聋。

中国竞彩网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聋基因治疗团队,以常见致聋基因OTOF突变引起的耳聋患者为治疗对象,与多方合作,历经多年努力,经过充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终于研发出我国首款治疗耳畸蛋白缺陷耳聋的基因治疗候选药物,并在全球率先发起临床研究,旨在通过单次给药,恢复或改善OTOF突变耳聋患者的听力功能。

此次给药成功,标志耳聋基因治疗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后期将密切关注患儿给药后的情况,期待能恢复或改善患儿的听力。”李华伟说。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与时间赛跑、同病毒斗争。

致敬,每一位医护人员,致敬,每一份坚守。“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抵达!”

制图:实习编辑:章一诺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中国竞彩网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