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更具包容的增长之道

作者:李志青摄影: 视频: 来源:经济学院发布时间:2012-12-07

 美丽中国:更具包容的增长之道

——解读“建设美丽中国”之五

李志青1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概念赋予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与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建设相结合,“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内涵在于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出发,把中国建成为既富裕,又幸福的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将确立全新的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和发展目标,并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生态环境是一切生产力的源泉,“建设美丽中国”旨在保护我国的生产力源泉,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保驾护航。第二,生态环境也是一切社会生活和生产场所的源泉,“建设美丽中国”有利于优化和改善生活与生产的自然环境和条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劳动者与建设者服务;第三,生态环境还是一切社会认知与精神世界发展的根源,“建设美丽中国”可以丰富和深化本土精神领域的探索与挖掘,为建成富有底蕴和幸福感的小康社会服务。

从生态文明出发,建设美丽中国,意味着中国不赞成西方发达国家在生态环境上曾经主张并实践的“先污染,后治理,再转移”的错误理念,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注重的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实际上,在新的全球化,城市化和工业化背景下,中国既没有“污染环境,治理环境和转移污染”的资本与空间,也并没有这样的主观意愿。中国更加有条件和责任遵循“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

从生态文明出发,建设美丽中国,意味着中国将不再继续走粗放式的经济增长老路。粗放增长的结果必然是高投入,高排放和高退化,同步体现为资源利用低效,环境保护无力,公众健康日下,社会福利受损。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其实质在于实现经济的集约化高质增长,以及实现生态环境的更好保护和能源资源的更高效利用;

从生态文明出发,建设美丽中国,意味着中国有必要改变唯“增长速度”和唯“政绩”的发展目标。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降低经济的增长速度,这看似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有损“政绩”,但研究表明,由此产生的更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却必定会在长期给公众带来更强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实现社会经济的长治久安。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终极目标在于“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在新的发展阶段里,“生态”代表着健康与美好,“美丽”则寓意为更加全面而平衡的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一是要优化资源与环境的配置。无论是作为资源的国土,水,能源及矿产等,还是作为环境的生态,排放等,都必须做到物尽其用,要在科学研究和规划的基础上,本着集约的原则,严格保护那些必须加以保护的资源和环境,充分利用那些可供利用和开发的资源与环境,进一步提高各种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经济性与生产效率,只有这样,经济增长的同时才有可能为建设“美丽中国”腾出足够的空间;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二是要建立和健全各种资源配置方式,做到硬的更“硬”,软的更“软”。一方面,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法律制度要更加强硬,坚决打击破坏生态环境,浪费能源资源的不利行为,完善企业与个人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制度框架;另一方面,以更加灵活和富有弹性的市场机制来有效推进全社会节能减排,在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范围内,通过市场机制激励社会主体更加积极而主动地开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三要兼顾资源环境利用的效率性与公平性。改变资源环境的扭曲配置,提高资源环境的利用效率,这是国策,是大局,但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条件在各地实有各种差异,我们既要做到服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大局,同时,也有必要兼顾不同地区在生态环境与资源上的发展权利和利益诉求,通过生态的补偿机制,实现地区间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上的有机平衡。尤其是先发展地区,有必要从全局出发,对后发展地区的资源和环境进行合理补偿,如此,所有地区才有可能真正建设成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现共同“美丽”。

当然,现阶段,在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我们仍有必要将生态文明贯穿于经济建设的发展道路之中,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既是为经济增长套上了一道紧箍咒,让它在资源环境的利用上有所顾虑,但从根本上,这也是为了增强经济在长期中增长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与其说生态文明对经济增长是一种约束,还不如说这是一个抵御风险,让经济得以科学发展的有力保障。殊不知,如果丧失了生态环境这个源泉,生产力将如何进一步发展,而经济增长则又将何去何从?就此而言,生态文明的建设从来都不会,也没有必要完全脱离经济增长的需要。

“美丽中国”不是水中花,镜中月,她象征的是一个更加健康,更加全面,更加科学以及更具包容的经济增长之道。建设“美丽中国”必将为我们成就一个更加富裕,更具幸福的小康社会。

(全文主要部分已发《解放日报》2012.12.1)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